网上有关“数学小故事有哪些?越短越好!”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数学小故事有哪些?越短越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小方是一个木匠,但他很傲慢.有一天,师傅问他:“桌子有4个角,我砍去一个,还剩几个?”小芳说4-1=3,三个.师傅告诉他,有5个.
2、小明问: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啊?小强用圆规画了一个圆,说:“我们量一量圆周上任何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发现它们都相等,这个叫做半径.车轮做成圆形,车轴安在圆心,车轴与地面的距离,总是等于车轮半径,这样车轮在地面可以平稳的滚动.假如车轮是方形或三角形,从轮缘到圆心的距离各不相等,那车子走起来,会忽高忽低上下震动.因此,车轮都是圆的.”说完之后,小明明白了,他深有感触地说:“看来,处处离不开数学啊!”
数学小故事又简短又好50字数学小故事
1、数学课前三分钟小故事一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
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数学课前三分钟小故事二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数学课前三分钟小故事三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间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自己也就可以借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
老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后来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4、数学课前三分钟小故事四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
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5、数学课前三分钟小故事五
这天,我看一个故事,叫《燕子考青蛙》。故事是这样:一天,燕子对青蛙说:咱们比一比谁的数学好。青蛙同意了。青蛙出题:上个星期一我吃了一只害虫,星期二吃了3只害虫,以后每一天比前一天多吃两只害虫,问一星期共吃多少只害虫?
燕子说:1+3=44+5=99+7=1616+9=2525+11=3636+13=47,你一共吃了49只害虫。 ?
青蛙说:你考我吧。燕子说:上星期一我吃了两只害虫,星期二吃了4只,以后每一天比前一天多吃2只害虫,问我一个星期吃了56只害虫。燕子没说完,青蛙已经说了答案。燕子说:算得这么快!教教我速算的窍门吧。
青蛙让燕子画7个圈,然后按第一个圈放一只害虫,后面的圈比前一个圈多两只,它们的顺序是1、3、5、7、9、11、13,加起来是49,青蛙在每一个圈外各放一只害虫,再用49+7=56。燕子赞青蛙真聪明。
50字很难说清一个故事。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1、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2、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
3、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关于“数学小故事有哪些?越短越好!”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悦然心]投稿,不代表恒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cdhzwy.cn/zlan/202511-333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恒泽号的签约作者“悦然心”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数学小故事有哪些?越短越好!”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数学小故事有哪些?越短越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数学小故事有哪些-越短越好!》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