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6)——武则天除罪金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6)——武则天除罪金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武则天金简,是河南省博物院九件镇馆之宝之一。
公元700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崇尚道教与佛教的77岁武则天到嵩山祈福。此时距她67岁登上皇帝宝座定都洛阳,成为千古第一女皇帝已经整整10年了。
第一次知道武则天除罪金简,是在2020年去嵩阳书院参观,书院展厅里有一通缩小版的仿制品,展品说明上简单记录了这通金简的发现过程,并且说明原件收藏于河南省博物院,
去年四月底,郑州博物馆嵩山路新馆落成开放,同时从各省级博物馆借调很多国宝级文物展出,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通武则天除罪金简。
前段时间,又先后两次到河南博物院参观,算是再次与此文物邂逅。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上皇帝宝座的女性,也是即位年纪最长(67岁)的皇帝,还是寿命最长(82岁)的皇帝之一。
武则天智略过人,兼通文史,在正式称帝前,已经与唐高宗李治共同掌理朝政,此时的政治能力已获得彰显,称帝后的历史功绩更是可圈可点。
比如,武则天朝完善了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并创立了武举、殿试和试官制度,对当时和后续朝代选拔与任用人才的制度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武则天当政时期,重视农业奖励农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劳役和赋税,在对均田制逐渐瓦解后逃离土地的农民,也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政策,这为恢复唐朝经济,增加人口数量,稳定社会秩序做出了很大贡献。
武则天当政初期,任用酷吏,兴起酷吏制和告密之风,打击杀害了很多反对她的唐朝宗室贵族,建立起自己的新政治集团,这对稳固政权,稳定社会局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武则天在军事上也是非常有作为的。除了收复并稳固了安西四镇,后突厥也曾在一段时间内归顺大周(唐朝)。
不过,武则天历史上的功绩虽然很多,但是作为女人、母亲和祖母,尤其是登上皇帝宝座晚年后,武则天的许多行为和做法被后世所诟病。
除了武则天从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到唐高宗李治的皇后这一身份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外,后世传言中,还有武则天被权力与欲望冲昏头脑,设计害死了自己与李治的长子李弘。
在陕西咸阳乾陵陪葬墓中,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二子章怀太子李贤,同样死于母亲武则天这位女皇帝的皇威之下。
乾陵众多的陪葬墓中,除了章怀太子之墓很受关注外,懿德太子之墓也备受瞩目。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嫡长子,曾被唐高宗李治立为黄太孙,是李治与武则天的亲孙子。李治死后,武则天先后废掉自己的两个儿子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最终称帝。
晚年时,武则天与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私生活混乱,而且二张擅乱朝政,虽被整个朝廷诟病,却慑于武则天的威力无人敢言。
当时年仅19岁的李重润因私底下议论奶奶与宠臣的不堪,被二张告到奶奶武则天那里,随后李重润即被杖毙。即便懿德太子曾贵为李治与武则天的黄太孙,也终抵不过她的宠臣与晚年女皇帝的昏聩。
乾陵陪葬墓中,永泰公主与丈夫武延基的墓同样引人注目。17的永泰公主和丈夫均死于皇帝奶奶之手,与懿德太子李重润死期仅隔一天,死因与懿德太子相同,都是因为私底下议论皇帝奶奶的私生活。
武则天的这通除罪金简,想必当时已经77岁的她,在回想自己一生曾做过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时也会感到脊背发冷吧?尤其对自己的亲儿子、孙子孙女都能痛下杀手,所以才会到嵩山祈福时,遣道士在峻极峰上抛下除罪金简,以减轻自己内心的罪恶感。
武则天除罪金简原文如下:
武则天之后,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李重润与永泰公主的亲生母亲,在唐中宗李显重新登上皇位后,也曾试图效仿婆婆武则天擅政并图谋皇帝之位,想做与武则天一样的女皇帝。最后被唐玄宗李隆基所杀,同时被诛杀的,还有李显与韦后的女儿,同样对权力充满无限向往的安乐公主。
继韦后与安乐公主之后,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想像母亲武则天一样,做个女皇帝。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翦除韦后与安乐公主后,因觊觎皇位而被李隆基赐死在家中。
这些政治事件的发生,无疑与武则天废中宗、睿宗亲自称帝的影响密不可分。
武则天最后还算明智,还政于儿子中宗李显,并且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与李治合葬于陕西咸阳唐乾陵。
武则天墓前那通高大肃穆的无字碑,与这通小小的除罪金简形成鲜明对比,就像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功过是非留与后人评说。
河南洛阳,是一座有着悠久 历史 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十三朝古都,早在遥远的夏商时期,这里就已经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来到洛阳,当然不能错过著名的洛阳博物馆,在全国的地级市博物馆中,洛阳博物馆的藏品可以说是无人能比的,为数众多的国宝级文物让很多省级博物馆都羡慕不已。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龙区聂泰路,从外部看来,是一座线条简洁的现代风建筑,大气而端庄,通过锋利的直线条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鼎”的形象。
在漫长的中国的古代文明史上,崛起过很多伟大的城市,但其中能与长安并肩的,大概也就只有洛阳一个。辉煌的 历史 在洛阳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痕迹,所以洛阳博物馆中,存在着很多能被称为国宝的物件,然而,在其中占据C位的这件镇馆之宝,却并非来自于遥远的夏商,或辉煌的盛唐。
北魏佛面,被公认为是整个洛阳博物馆中最具魅力和人气的藏品,与保存完好的其他珍贵藏品不同,佛面仅仅是一尊佛像的残片,然而,在这残缺的陶土碎片中,人们却可以阅读出太多不同的内容。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非常兴盛,佛教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唐朝佛教艺术打下了基础。洛阳作为北魏的都城,自然也成了北魏的佛教中心,而城中最大的寺庙,就是永宁寺。 历史 记载中的永宁寺非常壮美,其中更是有一座高达百丈的佛塔,而北魏佛面,正是来自永宁寺塔。
永宁寺塔并非毁于战火,而是因为一次雷击而烧毁殆尽,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对塔基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这一张佛面。佛面原本是一尊佛像的一部分,根据佛面的尺寸推测,这尊佛像高度在三米左右,但发掘现场却并没有见到佛像其他部分的踪影,在对佛面进行研究后,考古学家们得出了结论——这尊佛像由泥土塑造而成,非常脆弱,很难在恶劣的条件下得以保存,而佛面,则是因为在大火中被烧制成了陶,非常偶然地幸存了下来。时隔一千多年,我们还能欣赏到北魏佛面,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
残缺,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美学,与断臂的维纳斯一样,北魏佛面因为残缺而打动了更多参观者。欣赏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欣赏一件残片,则需要打开自己想象力的阀门,站在北魏佛面前,除了细致地观看以外,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原本的佛像,究竟会是什么模样。
这块佛面碎片仅有面部的下半部分,从嘴部的线条来看,像是在微笑,比起让全世界都猜不透的蒙娜丽莎,佛面的微笑能给人以更大的想象空间,每一位参观者的脑海里,一定都会脑补出一幅不同的画面。从佛面的线条还可以看出,这座佛像的面部造型已经高度中国化,圆润的曲线与后来的唐朝审美非常相符,充满了东方式的美感。
北魏佛面不仅是工匠的杰作,也是机遇的馈赠,在周边陈列的众多华丽器物中间,这块残片散发着独一无二的气质,让人惊叹,也让人沉思。
洛阳博物馆每周一闭馆,周二到周日早9:00到下午4:30开放,凭身份证可免费进入参观。乘坐公交1、77路车到洛阳博物馆站下车即可抵达。
北魏佛面陈列于博物馆二楼珍宝馆,请提前了解其是否正在馆内展出。
关于“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6)——武则天除罪金简”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代芙]投稿,不代表恒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cdhzwy.cn/zlan/202511-160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恒泽号的签约作者“代芙”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6)——武则天除罪金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6)——武则天除罪金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
文章不错《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6)——武则天除罪金简》内容很有帮助